424.第424章 刺史(一)(2/3)
此言一出,朝堂众臣皆沉默。
于是,安国公挺身而出,张口便直刺王丞相心窝:“当日王丞相坚持要放弃平州。平州二十多人,死了十几万,就剩可怜的五六万百姓。是南阳郡主派太医前去治疗瘟疫,派人去安抚民心治理平州,送药材送粮种。不然,平州百姓要么病死,要么就是被饿死。”
王丞相眉头动了一动,看了侃侃而谈的董侍郎一眼。
一个丞相,三位尚书,还有一众中低品级的文官,加上镇守边关的左大将军。这就是丞相党摆在明面上的中坚力量了。
紧接着,刑部的杨侍郎也站了出来,拱手道:“皇上,臣以为,董侍郎说得颇有道理。”
安国公本人也觉得姜韶华这事操办得不合情理。不过,姜韶华如今是铁杆的太后党,昨日晚上郑太皇太后派人给他传信,让他今日在朝堂全力支持姜韶华。
“这等假设,不说也罢。”安国公得理不饶人:“现在的事实就是,南阳郡主派人安定平州,收复了平州。要想平州安稳,就得用郡主的人治理平州。否则,平州不服朝廷管治,还会再生乱。”
杨侍郎这话说得直接又犀利。他们在京城里安逸富贵,争权夺利打打嘴仗还行,去千里之外的平州冒着性命吃苦,谁想去啊!
王丞相皱起眉头,目光掠过杨侍郎董侍郎。
工部周尚书和刑部戴尚书也一脸愤慨地出言附和。
相较之下,太后党确实寒酸得多。除了后宫那位郑太皇太后,朝堂里冲锋陷阵的便是兵部尚书安国公,户部纪尚书和礼部的李尚书效忠于皇位上的天子。偶尔两党争执激烈的时候,纪尚书李尚书会稍微倾向太后党一些,也就是那么一点点。顺风的时候赞成附和,逆风的时候基本就不吭声了。
“现在平州能安定下来,是意外之喜。这份功劳,都是南阳郡主的。现在朝廷要派人去做平州刺史,脸皮是不是太厚了?南阳郡主既然举荐了合适的人选,为何不能任用?”
“说句难听的,朝堂众臣,谁有胆量去平州做刺史?”
其实,从几年前平州乱军占据地盘叛乱开始,平州就不再承认大梁朝的统治了。平州境内的一众文官,全都被杀得干干净净。
坐在龙椅上的太和帝,面色也有些不自在。
王丞相面色难看,冷冷道:“平州叛乱,朝廷一直派兵平乱。之前卫将军剿匪不力,已被问斩。范大将军领兵前去平匪,已稳占上风。要不是一场瘟疫,朝廷早就收复平州了。”
于是,安国公挺身而出,张口便直刺王丞相心窝:“当日王丞相坚持要放弃平州。平州二十多人,死了十几万,就剩可怜的五六万百姓。是南阳郡主派太医前去治疗瘟疫,派人去安抚民心治理平州,送药材送粮种。不然,平州百姓要么病死,要么就是被饿死。”
王丞相眉头动了一动,看了侃侃而谈的董侍郎一眼。
一个丞相,三位尚书,还有一众中低品级的文官,加上镇守边关的左大将军。这就是丞相党摆在明面上的中坚力量了。
紧接着,刑部的杨侍郎也站了出来,拱手道:“皇上,臣以为,董侍郎说得颇有道理。”
安国公本人也觉得姜韶华这事操办得不合情理。不过,姜韶华如今是铁杆的太后党,昨日晚上郑太皇太后派人给他传信,让他今日在朝堂全力支持姜韶华。
“这等假设,不说也罢。”安国公得理不饶人:“现在的事实就是,南阳郡主派人安定平州,收复了平州。要想平州安稳,就得用郡主的人治理平州。否则,平州不服朝廷管治,还会再生乱。”
杨侍郎这话说得直接又犀利。他们在京城里安逸富贵,争权夺利打打嘴仗还行,去千里之外的平州冒着性命吃苦,谁想去啊!
王丞相皱起眉头,目光掠过杨侍郎董侍郎。
工部周尚书和刑部戴尚书也一脸愤慨地出言附和。
相较之下,太后党确实寒酸得多。除了后宫那位郑太皇太后,朝堂里冲锋陷阵的便是兵部尚书安国公,户部纪尚书和礼部的李尚书效忠于皇位上的天子。偶尔两党争执激烈的时候,纪尚书李尚书会稍微倾向太后党一些,也就是那么一点点。顺风的时候赞成附和,逆风的时候基本就不吭声了。
“现在平州能安定下来,是意外之喜。这份功劳,都是南阳郡主的。现在朝廷要派人去做平州刺史,脸皮是不是太厚了?南阳郡主既然举荐了合适的人选,为何不能任用?”
“说句难听的,朝堂众臣,谁有胆量去平州做刺史?”
其实,从几年前平州乱军占据地盘叛乱开始,平州就不再承认大梁朝的统治了。平州境内的一众文官,全都被杀得干干净净。
坐在龙椅上的太和帝,面色也有些不自在。
王丞相面色难看,冷冷道:“平州叛乱,朝廷一直派兵平乱。之前卫将军剿匪不力,已被问斩。范大将军领兵前去平匪,已稳占上风。要不是一场瘟疫,朝廷早就收复平州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