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消息也有:法医从被害者葛思雨的指甲缝里,提取到了人体的皮屑组织。洪向荣指示迅速提取DNA,在信息库进行比对。
遗憾的是没有比对成功。这说明:
信息库里可能没有包含,与该DNA样本匹配的个体数据。也就是说嫌疑人和其家族相关人员的DNA数据,并没有录入到信息库里。
从这一点来看,也有可能说明嫌疑人是第一次作案,原来并没有任何案底。
走访摸排的同志也传回了消息,葛思雨的社会关系很简单,她只是一个开店的女孩子,到现在还没有男朋友,不存在情杀的可能。
仇杀的可能也好像没有,她的店比较小,虽然生意不错,但在经济往来上也没有什么大进大出,并没有发现有恶意的竞争对手。
这就奇了怪了:凶手的作案动机到底是什么呢?
洪向荣带着疑惑,来到了韦鸿宇的办公室,他希望这个神探局长能给他指点迷津。
听他介绍完案情之后,韦鸿宇也陷入了沉思当中:找不到作案动机的案件,听说过,没遇到过。
根据以往的经验,这种案子凶手作案一般都是临时起意,随机的、没有预谋的,凶手和被害者之间往往没有任何交集。
本案会不会也是这种状况呢?
“韦局,这个案子真的让我头疼。”洪向荣打破了沉默。
韦鸿宇轻轻敲了敲桌面,思索着说:“我认为,我们不能排除这是一起随机犯罪,作案手法简单,作案地点随意,这些都是随机犯罪的特征。。”
“但是,”洪向荣插话道,“葛思雨的死亡现场并没有显示出这些特征。凶手似乎有预谋,选择了一个偏僻的小巷,而且手法狠毒。”
韦鸿宇点了点头,“这也正是让我感到困惑的地方。凶手选择在小巷作案,说明他有意识地避开监控和目击者。这又不符合随机犯罪的特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