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夏人和耽罗国人交战,也是吴乞买精心设计的一环,把鞑靼人的地盘推出去,西夏人肯定会来。

    他也算准了李乾顺的心理,无非就是想占便宜又不想得罪人,表面上保持中立。

    大辽死灰复燃的可能还是有的,他李乾顺也是大辽的女婿。这样对于西夏来说,他是打着援助辽国的旗帜来的,打鞑靼人也算是援助。

    对于他吴乞买来说,就是给大耽罗国增加一个敌人,给自己增加一个比鞑靼人更强大的盟友。

    因为耽罗国和西夏现在可都是打着援助辽国的旗帜来的,很有可能联合起来,再联合残余的辽军势力把他给灭了。

    可他压根没想到耽罗国人来的这么快,还冒着大雪来这里。在他的计划里,可是西夏人先拿下偏头关进来的,毕竟西夏离的近嘛。

    这要是让西夏人先占领这里,耽罗国人的突袭队伍想要从这边突破就得先和西夏遭遇,打赢西夏才能和他们交手。

    不打西夏,这李乾顺也不可能借道给耽罗国。就算最坏的结果出现,两方和解,再谈共同讨伐吴乞买,那也是各打各的,绝不会借道。

    这样他也能轻松应付,想让他们再结仇,有的是办法。

    其实,王力压根没算这么多,他就是单纯的想出其不意突袭这边的。

    他唯一知道的是,要出其不意,要快。也许,这也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了吧。

    杜壆他们艰难的来到偏头关北关城下时,西夏人刚好突破南门杀进城中。

    进攻的是西夏先锋,约一万多人,后续还有中军、后军,约四万多人在赶来的路上,西夏这次出兵共计六万大军,由大将李良辅带领。

    西夏的编制很有意思,西夏最小的作战单位只有两人,比后世我兔的三三制的战斗小组还少。

    当初李元昊规定,党项男子只要年龄达到十五岁就要服兵役,为一丁,在两丁里选取一人作为“正军”(“正军”是直接参与作战的士兵),同时,一个“正军”配备一个“负赡”(“负赡”是担负随军劳役的士兵),一个“正军”加一个“负赡”即为一“抄”,这“抄”就是最小的军事作战单位了。

    从这个规定中可以看出,李元昊已经使他的国家达到了全民皆兵的程度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