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歌轩虽是江湖门派,远离庙堂之高,处江湖之远,可门下众多弟子长老之中,却以琴书入道,以读书人居多,自立派之时起,也有不少人曾步入庙堂,入朝为官。

    因此,轩中便有一条铁规:门下中人,一旦为官,不可再行过问江湖之事,不可再以江湖之人自居,更不可再以长歌门人行事,既往江湖恩怨一笔勾销,若有旁人以江湖恩怨所扰,皆由轩中代为处理;而入朝为官之门人弟子,须以百姓为重,社稷为重,为世立心,为民立命,若有欺压百姓,招权纳贿,祸乱家国之举,轩门上下,见者诛之。

    虽有此门规,但长歌轩于世人看来,无疑是与朝堂联系最为密切的江湖宗派,不少退居朝堂的旧时门人,最终也都会选择回到门中,传道授业。

    因此,长歌轩也被天下读书人奉为儒林圣地,其轩中治学之所——徽山书院,也成为了众多士子心中向往之处,都以能考入徽山书院为荣。

    每年轩中所举观月论经宴,成为了天下士子一展风采之盛会,能于此宴夺魁者,将来必为朝中重臣,而于此宴入榜者,也必受朝廷青睐,得举入仕。

    因此,虽逢“科举改制,武举盛行”,但长歌轩中,却并未起太大波澜,偶有轩中弟子参与朝堂新试,轩中也如往日一般,依例而行。

    可君不扰人,自有庸人扰之,随着新政之风渐行渐盛,各大门派之间的斗争也是愈演愈烈,长歌轩也难以独善其身,门中参试弟子不断遇害,或是在州县应试之时被掳,或是于省试之中遇刺,时任长歌轩轩主见状,决定分派门下弟子护送参试之人前往应试。而如今的长歌轩轩主那时同样受轩门指派,担负护送之职。

    彼时松老也是乘势而行,顺利通过了州县预试,获得前往京师长安参加省试的资格,并取得预试头名,夺得“解元”。

    逢此喜事,松老也是豪解钱囊,待两位挚友前来家中道贺之时,便欲宴请二人于扬州听风楼相庆,这听风楼乃是扬州城中数一数二的酒楼,达官显贵之好,于此处设宴,少说也得花去松老两月用度。

    柏老一边调笑着松老这番破费,称其有显富之意,一边却在心底盘算着自己所剩银钱,不想让松老一人担负,毕竟进京之路迢迢,也需颇多费用。

    而那时的轩主面对好友的邀约,却是面露难色,只因次日便要出发,护送同门前往京城准备省试,需得早早返回轩中,与众人一同筹备出行事宜。

    因此,临三人出门之际,便称家中有事需得即刻处理,不能与二人一同赴宴,未待松柏二老言语,便匆匆致歉离去。

    而松柏二老对于轩主此举,也是大为不解,昔日里三人演琴论道,采春踏青,轩主从未言及家事,也未曾有过此举。

    何况,今日设宴不仅是为松老相庆,同样也是为其践行,而轩主虽称家中有事,但言辞之间却满含推诿之意,实是令二人心生不快,相议待松老回乡之后,定要好好盘剥轩主一番。

    而轩主却并非只是要返回宗门准备出行之事,在听闻松老夺得解元,也要赴京应试之后,心下便生了让松老与轩中众人一同前往长安的念头。

    毕竟路途遥遥,每年都有进京士子因各种情况而丧命于途中,那时的松老还未习武道,手无缚鸡之力,若是让其跟随州县的发解队伍前往,只怕凶险难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