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个…”王猛佯装犹豫,随后咬牙道,“有一计,不知当讲不当讲。”

    “但说无妨!”

    王猛凑近李管事,压低声音道:“目前匈奴人对黑风山的兴趣,应是基于传言和猜测。若能设法让他们相信,"宝藏"并非在此,或已被榆林镇李牧所获,或许可让他们将注意力转回榆林镇。”

    “此话怎讲?”李管事眼中闪过一丝计谋得逞的快意。

    “可放出消息,称李牧在前次击杀拓跋焱时,已缴获了大量黑色矿石,藏于榆林镇中。还可在其必经之路上,布置些"痕迹",引导他们相信这一点。”

    王猛继续道:“匈奴人凶残贪婪,闻宝心动,必会全力攻打榆林镇。而黑风山,便可避过此劫。”

    李管事眼中精光闪烁,竟是欣赏地看了王猛一眼:“好计策!不愧是江湖上的消息贩子,这等声东击西之法,倒也符合我意。”

    他当即吩咐黑风老妖:“传令下去,按照此计行事。在东南山路上多布"迹象",再派人扮作榆林镇士兵,携带些许矿石往回逃窜,务必让匈奴人相信宝藏在榆林镇!”

    “是!”黑风老妖领命而去。

    王猛暗自一笑,计策已成一半。李管事此举,正与李牧期望相符——让黑风山主动出击,骚扰匈奴军队,从而引发两者之间的摩擦与冲突。

    而在榆林镇外的匈奴大营中,呼延晏正召集众将议事。他面如刀削,眼神锐利,听完手下的汇报后,陷入沉思。

    “主帅,我军已完成第一轮攻势,榆林镇伤亡惨重,后续攻城只是时间问题。”一名将领禀报道。

    呼延晏点头:“李牧此人不简单,能击败拓跋焱,必有过人之处。继续消耗他们的箭矢和士气,待其精疲力尽,再一鼓作气攻下榆林镇!”

    这时,一名斥候匆匆进帐:“报!赫连将军派人回报,在黑风山东南麓遭遇伏击,损失战马三十余匹,斥候十余人。还发现了一些奇怪的黑色矿石,疑似与"黑山宝藏"有关!”

    呼延晏猛地站起:“果然有宝藏!传我命令,着赫连勃继续探查,若确认宝藏位置,即刻回报!同时,加紧攻打榆林镇,不得有误!”

    夜深人静,风声呜咽,三方势力的博弈,如同暗夜中交织的丝线,逐渐缠绕成一张巨网,将命运的棋子一一笼罩其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