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传之后,鸿胪寺少卿汪民敬领着新科状元文震孟,沿着御道中轴从皇极殿广场最末一路走到了皇极殿前。

    殿内,大明皇帝朱常洛正酝着一副温和的微笑,坐在整个会场的最高点,俯视着缓缓走近的文震孟。

    在皇帝的左手边,先后站着大明朝虽未册但已定的储君朱由校,以及储君同父异母的弟弟朱由检。而在皇帝的右后方,则站着皇家的大管家,帝国内相,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。

    跨过门槛的一瞬,文震孟的心里骤然生出了一种恍如隔世的登天之感。只须臾,他就将眼前的画面刻印到了脑子里。

    “文状元,谢恩吧。”见文震孟久立不拜,鸿胪寺卿徐光启出言小声提醒道。

    文震孟回过神来,向皇帝行五拜三叩大礼。“臣,文震孟,叩、叩谢圣上天恩!”弱冠中举惊才绝艳,九上春宫不酬壮志,金榜夺魁天下将闻。

    种种情绪涌上心头,最后化作如泉浊泪溢出了他的眼眶。

    朱常洛启唇说话,却不是简单的“平身”:“亲贤使能,济济充庭。孰可为相,孰可为将,孰可治民,孰可理财,朕心自有其区别。文状元起来吧。”

    文震孟怔住了。皇帝这话不但是在说文震孟是充庭贤才,故而区别择之。

    更是在回答文震孟写在廷试答卷上的一句话:陛下亲贤使能,济济充庭矣,而孰可为相,孰可为将,孰可治民,孰可理财,圣心其有区别乎?

    文震孟心下动容。他曾听人说,廷试之后皇帝不一定会看答卷,只凭内阁递上去的排序名单就会决定殿试的排名。但现在看来,皇帝陛下不但认真看了他的文章,还记下了一段。

    君父就是看中自己的才学,才会在数百份答卷中选中自己并点为状元!

    “臣,文震孟,叩谢圣上天恩!”文震孟压抑着哭泣的情绪,又磕了几个头。

    “大喜的日子,不要哭嘛。”朱常洛温声道,“好了,起来站着吧。”

    “谢圣上!”文震孟强压哽咽,在首席秉笔太监魏朝的引导下来到须弥座的右侧。这是正儿八经的天子脚下的位置。

    待文震孟站定,徐光启又接着传胪。“第一甲第二名,傅冠!”